我国首次发布火星全球影像图
火星全球鲁宾逊投影图
(资料图片)
火星地理命名图
昨天,在2023年中国航天日主场活动启动仪式上,我国首次火星探测火星全球彩色影像图发布。这批影像图空间分辨率为76米,将为开展火星探测工程和火星科学研究提供质量更好的基础底图。此外,计划搭载鹊桥二号中继星任务发射的两颗鹊桥通导技术试验卫星,分别被命名为“天都一号”“天都二号”。
2021年11月至2022年7月,天问一号任务环绕器中分辨率相机历时8个月,实施了284轨次遥感成像,对火星表面实现了全球覆盖。地面应用系统对获取的14757幅影像数据进行处理后,得到了火星全球彩色影像图。本次发布的彩色影像图,包括按照制图标准分别制作的火星东西半球正射投影图、鲁宾逊投影图和墨卡托投影加方位投影图。
科学研究团队从这批影像图中识别了天问一号着陆点附近大量的地理实体。国际天文联合会根据相关规则,将其中的22个地理实体,以中国人口数小于10万的历史文化名村名镇加以命名。西柏坡、漠河等中国标识永久刻印在火星大地。
天问一号任务携带的13台载荷,累计获取原始科学数据1800吉字节,其获取的包括影像图在内的一批科学探测数据,将为人类深入认知火星作出中国贡献。
科学研究团队通过对一手科学数据的研究,已取得了一批原创性科学成果。比如,通过对火星表面成分探测仪数据研究,发现巡视区近期水活动证据,揭示晚亚马逊纪即7亿年前,火星水圈比传统认知的更加活跃;通过对火星车双频全极化雷达获得的着陆区地下分层信息研究,发现火表数米厚的风沙尘下约30米和80米存在两套向上变细的沉积层序,揭示距今30亿年以来多期次水活动相关的火星表面改造事件和地质过程;通过对火星车导航地形相机、火星表面成分探测仪和火星气象测量仪获取的数据开展综合分析,发现了巡视区存在距今约7.6亿年的盐水活动和现代水汽循环的证据……这些原创性成果,已在《自然》《自然-天文学》《自然-地球科学》《科学进展》《国家科学评论》等国内外权威学术期刊发表。
启动仪式上,得名于安徽黄山主峰“天都峰”的“天都一号”“天都二号”正式亮相。它们是两颗鹊桥通导技术试验卫星,由深空探测实验室牵头研制,重量分别为61千克和15千克,拟于2024年搭载鹊桥二号中继星任务发射,择机分离后,采用星地激光测距、星间微波测距方式开展环月轨道高精度定轨等技术验证,为未来鹊桥通导遥星座系统论证实施提供设计参考。
鹊桥二号中继星作为探月四期公共中继星平台,将为嫦娥四号、嫦娥六号、嫦娥七号、嫦娥八号任务提供中继通信服务。
流程编辑:U031
版权声明:文本版权归京报集团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改编。
下一篇:最后一页